
- 浏览量( 90 )
-
加入收藏( 0 )
光伏发电并网认证技术
- 作者:陈志磊 秦筱迪 夏烈 包斯嘉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 ISBN:978-7-5170-7125-9
- 页数:238
优惠价:
¥
34.80
定价:
¥
58.00
标签:新能源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丛书》之一,从认证的定义、分类以及发展演化过程出发,对认证技术和认证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的问题和认证的技术特点,首次将认证技术应用在光伏发电并网领域。书中对光伏发电产品并网检测认证技术和光伏发电站并网检测认证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并网认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手段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光伏发电产品并网检测认证案例和光伏发电站并网检测认证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希望本书能够为光伏发电行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质量管控技术手段,为保障我国光伏发电行业良性发展提供支撑。
本书对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检测认证从业人员、电力公司技术人员、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人员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光伏发电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参考。

目录
- 丛书编委会
- 本书编委会
- 序
- 前言
- 第1章 认证技术现状
- 1.1 概述
- 1.1.1 认证的定义
- 1.1.2 认证的分类
- 1.按照认证对象分类
- 2.按照法规性质分类
- 1.1.3 认证的发展史
- 1.1.4 国内认证现状
- 1.2 光伏发电行业认证现状
- 1.2.1 光伏发电并网认证概述
- 1.2.2 光伏发电并网标准
- 1.国外光伏发电并网标准
- 2.国内光伏发电并网标准
- 3.光伏发电并网标准适用范围
- 4.光伏发电并网标准的展望
- 1.2.3 光伏行业认证机构介绍
- 1.国外的光伏发电认证机构
- 2.国内的光伏发电认证机构
- 1.3 光伏发电并网认证的作用
- 1.3.1 光伏发电并网问题
- 1.入网技术问题
- 2.入网管理问题
- 1.3.2 认证在光伏发电并网中的作用
- 1.光伏发电产品并网性能认证的作用
- 2.光伏发电站并网性能认证的作用
- 第2章 光伏发电产品并网认证
- 2.1 概述
- 1.认证申请与评审
- 2.认证实施方案
- 3.认证评价与决定
- 4.认证证书及认证标识
- 2.2 产品并网性能检测
- 2.2.1 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
- 2.2.1.1 依据标准及指标要求分析
- 2.2.1.2 检测方法
- 1.检测准备
- 2.空载测试
- 3.负载测试
- 4.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 2.2.2 高电压穿越能力
- 2.2.2.1 依据标准及指标要求分析
- 2.2.2.2 检测方法
- 1.检测准备
- 2.空载测试
- 3.负载测试
- 4.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 2.2.3 电压/频率响应特性
- 2.2.3.1 依据标准及指标要求分析
- 1.适应性范围及保护限值设定
- 2.分闸时间要求
- 3.降载要求
- 2.2.3.2 检测方法
- 1.电压适应性检测
- 2.过压适应性检测
- 3.频率适应性检测
- 4.过/欠频适应性检测
- 5.过压慢速跳闸检测
- 6.过压快速跳闸检测
- 7.欠压慢速跳闸检测
- 8.欠压快速跳闸检测
- 9.过频跳闸检测
- 10.欠频跳闸检测
- 11.重新并网检测
- 2.2.4 有功功率控制特性
- 2.2.4.1 依据标准及指标要求分析
- 1.GB/T 19964—2012
- 2.VDE-AR-N 4105—2011
- 3.BDEW—2008
- 2.2.4.2 检测方法
- 2.2.5 无功功率控制特性
- 2.2.5.1 依据标准及指标要求分析
- 1.GB/T 19964—2012
- 2.VDE-AR-N 4105—2011
- 3.BDEW—2008
- 2.2.5.2 检测方法
- 1.无功功率输出特性
- 2.无功功率控制能力
- 2.2.6 电能质量
- 2.2.6.1 依据标准及指标要求分析
- 1.GB/T 19964—2012
- 2.BDEW—2008
- 2.2.6.2 检测方法
- 1.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 2.闪变
- 3.谐波、间谐波及高频分量
- 4.直流分量
- 2.3 工厂检查
- 2.3.1 工厂检查策划
- 2.3.2 检查组
- 2.3.3 工厂检查前准备
- 2.3.4 工厂检查的实施
- 1.首次会议和现场参观
- 2.收集证据
- 3.样品识别及抽样
- 4.不符合项及不符合项报告
- 5.出具检查结论
- 6.末次会议
- 7.检查后续活动
- 2.4 获证后监督
- 2.4.1 监督的概念
- 2.4.2 监督的策划实施
- 2.4.3 监督的结论
- 第3章 光伏发电站并网认证
- 3.1 概述
- 3.2 现场检查
- 3.2.1 前期准备工作
- 1.设计及建设资料
- 2.内部管理资料
- 3.人员资质资料
- 4.关键设备及元器件资料
- 3.2.2 文件资料检查
- 3.2.3 人员资质检查
- 3.2.4 关键设备及元器件检查
- 1.母线
- 2.集电线路
- 3.光伏组件
- 4.主变压器
- 5.单元变压器
- 6.光伏逆变器
- 7.开关柜
- 8.无功补偿装置
- 9.AGC系统
- 10.AVC系统
- 11.综合保护装置
- 12.故障录波装置
- 3.3 一致性核查
- 3.3.1 背景
- 3.3.2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简介
- 1.RTDS仿真器
- 2.dSPACE仿真器
- 3.SPEEDGOAT仿真器
- 4.RT-LAB仿真器
- 3.3.3 RT-LAB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
- 3.3.3.1 RT-LAB半实物仿真建模规则
- 1.将Simulink模型划分为3个子系统
- 2.插入OpComm通信模块
- 3.3.3.2 仿真软件开发流程
- 1.选择模型
- 2.模型编译
- 3.节点分配
- 4.模型下载
- 5.模型运行
- 3.3.3.3 半实物仿真模型工作原理
- 3.3.4 直流源半实物仿真建模
- 3.3.4.1 光照均匀情况下光伏阵列数学模型
- 3.3.4.2 光照不均匀情况下光伏阵列数学模型
- 3.3.4.3 基于半实物仿真器的光伏阵列模型
- 3.3.5 电压跌落发生装置模型
- 3.3.5.1 功能及指标要求
- 3.3.5.2 电压跌落发生装置模型设计
- 1.容量选取
- 2.新型拓扑结构设计
- 3.关键参数设计
- 3.3.6 电网适应性检测装置模型
- 3.3.6.1 功能及指标要求
- 3.3.6.2 电网适应性检测装置模型设计
- 3.3.7 光伏逆变器半实物仿真建模
- 3.3.7.1 光伏逆变器功率回路模型
- 1.典型拓扑结构
- 2.低频功率回路模型
- 3.高频功率回路模型
- 3.3.7.2 全控型器件IGBT脉宽调制技术
- 3.3.7.3 逆变桥小步长实时仿真技术
- 3.3.7.4 物理I/O接口匹配技术
- 3.3.7.5 接口互联线性内插技术
- 3.3.7.6 低频与高频回路验证
- 1.低频验证
- 2.高频验证
- 3.3.8 RT-LAB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
- 3.3.9 一致性判定方法
- 3.4 现场测试
- 3.4.1 有功功率特性
- 1.有功功率输出特性
- 2.有功功率变化
- 3.有功功率控制能力
- 3.4.2 无功功率特性
- 1.无功功率输出特性
- 2.无功功率控制能力
- 3.无功功率动态响应性能
- 3.4.3 电能质量
- 1.电流谐波
- 2.电流间谐波
- 3.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4.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 5.闪变
- 3.5 电站并网性能评估技术
- 3.5.1 背景
- 3.5.2 光伏发电站的静态模型
- 3.5.2.1 光伏逆变器的潮流计算模型
- 3.5.2.2 光伏电站潮流计算模型
- 1.发电机参数
- 2.等值升压变绕组参数
- 3.等值升压变励磁参数
- 3.5.3 光伏发电站的动态模型
- 3.5.3.1 光伏发电站建模需求分析
- 3.5.3.2 光伏发电站暂态模型结构
- 3.5.3.3 光伏方阵模型
- 3.5.3.4 逆变器模型
- 1.有功/无功控制模块
- 2.故障穿越控制及保护模块
- 3.输出电流模块
- 3.5.3.5 厂站级控制系统模型
- 3.5.3.6 发电单元等值建模方法
- 3.5.3.7 发电站等值建模方法
- 3.5.4 电站性能判定方法
- 1.低电压穿越性能
- 2.电网适应性性能
- 3.6 获证后监督
- 3.6.1 电站运维情况监督
- 3.6.2 人员资质情况监督
- 1.个人资质方面
- 2.工作培训方面
- 3.6.3 设备运行状况监督
- 第4章 光伏发电并网认证案例
- 4.1 产品并网认证案例
- 4.1.1 认证申请
- 4.1.2 合同评审及签订
- 4.1.3 制订方案
- 4.1.4 型式试验
- 1.认证逆变器概况
- 2.并网性能测试方案
- 3.模型参数测试方案
- 4.并网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5.模型参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5 工厂检查
- 1.前期策划
- 2.工厂检查计划
- 3.工厂检查实施
- 4.编制报告
- 4.1.6 认证决定
- 4.1.7 获证后监督
- 4.2 电站并网认证案例
- 4.2.1 电站概况
- 4.2.2 现场检查
- 4.2.3 一致性核查
- 4.2.3.1 半实物建模
- 1.光伏阵列建模
- 2.电压跌落发生装置建模
- 3.电网适应性检测装置建模
- 4.2.3.2 一致性核查结果分析
- 1.工况一:0.1Pn≤P≤0.3Pn,三相跌落,跌落到0
- 2.工况二:P≥0.8Pn,B相跌落,跌落到20%Un
- 4.2.4 现场测试
- 4.2.4.1 测试方案
- 1.电能质量
- 2.有功功率变化及控制能力检测
- 3.无功功率输出特性及控制能力检测
- 4.2.4.2 现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 1.电能质量
- 2.有功/无功特性
- 4.2.5 建模仿真及性能评估
- 4.2.5.1 光伏发电站建模
- 1.光伏逆变器单机模型及参数
- 2.箱式变压器参数
- 3.线缆模型
- 4.光伏发电站整站模型
- 4.2.5.2 低电压穿越性能仿真分析
- 1.短路故障设置
- 2.三相短路故障电压跌落至0
- 3.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电压跌落至20%Un
- 4.2.6 认证决定
- 4.2.7 获证后监督
- 第5章 展望
- 5.1 光伏发电认证发展现状与方向
- 5.1.1 目标与现状
- 5.1.2 发展方向
- 5.2 认证工作建议
- 附录
- 附录1 CEPRI-B-204-01/2016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 附录2 CEPRI-B-201-01/2014新能源发电并网认证实施规则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