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阅能服务平台官网!

  • 浏览量( 78 )
  • 加入收藏( 1 )

区域性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
  • 作者:余姚市水利学会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 ISBN:978-7-5170-7995-8
  • 页数:273
优惠价: ¥ 52.80
定价: ¥ 88.00

标签:水利水电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近期浙江省余姚市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水利经济与水文化、水生态与水资源、水文与水灾害防护、智慧水利与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为广大水利科技人员加强学术交流、拓宽技术与管理思路提供参考,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

本书适合广大基层水利干部及科技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 本书编委会
  • 前言
  • 新时期余姚水利的实践与探索
  • 1 基本情况
  • 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1.2 水系及水资源情况
  • 1.3 水利建设情况
  • 2 新时期余姚水利实践
  • 2.1 重投入,强基础,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 2.2 重民生,强实效,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 2.3 重源头,强治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 2.4 重责任,强服务,水利管理改革不断向强
  • 3 新时代余姚水利发展的几点思考
  • 3.1 紧紧围绕水旱灾害防御这一民生水利,进一步加快防洪治涝体系建设
  • 3.2 紧紧围绕饮水安全建设这一资源水利,进一步加快水资源建设和管理
  • 3.3 紧紧围绕美丽河湖建设这一生态水利,进一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 3.4 紧紧围绕水事秩序维护这一法治水利,进一步强化水利依法行政
  • 3.5 紧紧围绕现代信息服务这一智慧水利,进一步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 3.6 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创新这一管理水利,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兴水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的探索与实践
  • 1 基本情况
  • 2 农村饮用水建设与管理
  • 2.1 工程建设问题
  • 2.2 运行管理问题
  • 2.3 观念意识问题
  • 3 “四个一”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
  • 3.1 因区布局“一张图”
  • 3.2 建设运维“一体化”
  • 3.3 以水养水“一本账”
  • 3.4 安全保障“一张网”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河姆渡文化兴衰与水环境变化的研究
  • 1 引言
  • 2 河姆渡文化产生的自然背景
  • 2.1 全新世初发生的大规模海侵
  • 2.2 河姆渡遗址所在姚东地区的“工”字形地貌
  • 3 早期阶段,优越的水环境支撑了河姆渡文化的发展
  • 4 晚期阶段由于水环境逐渐恶化致使河姆渡文化走向衰落
  • 4.1 伴随全新世初大规模的海侵结束姚江平原形成新的水环境格局
  • 4.2 非常丰富的四明山来水
  • 4.3 杭州湾喇叭形地貌的影响
  • 4.4 曹娥江分流的客水入侵
  • 5 河姆渡文化在宁绍平原的消失
  • 参考文献
  • 几种传统暗涝治理技术的分析和比较
  • 1 引言
  • 2 传统的暗涝治理(排水降渍)技术
  • 2.1 型式及做法
  • 2.2 效果及效益
  • 2.3 数值模拟
  • 3 分析与建议
  • 3.1 重视传统暗涝治理技术
  • 3.2 不断总结,继续完善提高
  • 3.3 对传统暗涝治理技术给以必要的扶持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基于一维和二维耦合数值模型的姚江洪水溃堤风险分析
  • 1 研究区概况
  • 2 数值模型简介
  • 2.1 一维模型
  • 2.2 二维模型
  • 2.3 一维和二维耦合模型
  • 3 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建立
  • 3.1 一维河网模型
  • 3.2 二维模型网格剖分
  • 3.3 模型验证
  • 4 姚江溃堤洪水模拟与风险分析
  • 4.1 溃口位置及参数选择
  • 4.2 洪水模拟结果分析
  • 4.2.1 计算结果及合理性分析
  • 4.2.2 洪水风险分析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基于环流和海温预报因子的四明湖水库年降雨预报模型
  • 1 引言
  • 2 数据与方法
  • 2.1 基本资料分析
  • 2.2 预报因子挑选
  • 2.3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与检验
  • 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浙江省余姚市防御 “菲特”台风的实践与思考
  • 1 引言
  • 2 强台风“菲特”概况
  • 2.1 过程及特点
  • 2.2 灾情
  • 3 防御强台风“菲特”工作实践
  • 3.1 及时进入紧急状态,采取超常规的紧急措施
  • 3.2 提前预警,及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 3.3 科学调度河网水库,全力拦洪削峰
  • 3.4 抢险救援队伍全力以赴,及时投入抢险救灾
  • 4 成灾原因
  • 4.1 自然因素
  • 4.2 工程因素
  • 4.3 社会因素
  • 5 思考与建议
  • 5.1 注重统筹协调靠前指挥
  • 5.2 提升防洪基础设施标准
  • 5.3 强化姚江流域防洪调度
  • 5.4 全面建成监测预警体系
  • 5.5 建立完善防汛责任网格
  • 5.6 积极探索巨灾保险模式
  • 参考文献
  • 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设计与思考
  • 1 工程概况和建设必要性
  • 1.1 工程概况
  • 1.2 建设必要性
  • 2 工程设计
  • 2.1 堤防整治设计
  • 2.1.1 设计标准
  • 2.1.2 工程等别
  • 2.1.3 护岸型式选择
  • 2.1.4 挡土墙稳定计算
  • 2.2 道路和桥梁工程
  • 2.3 泵站工程
  • 2.4 滨江景观绿化工程
  • 2.5 其他工程
  • 2.6 设计特点
  • 3 社会效益
  • 4 几点思考
  • 4.1 防洪安全是工程设计的根本
  • 4.2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仍需提高
  • 4.3 空间格局有待加强
  • 参考文献
  • 浅谈水库水文资料整编工作
  • 1 水文数据收集及整理
  • 1.1 水库水文设施基本参数
  • 1.2 原始水文资料的收集
  • 2 原始水文资料的整编分析
  • 2.1 水文资料整编
  • 2.1.1 雨量资料整编
  • 2.1.2 水位资料整编
  • 2.1.3 流量资料整编
  • 2.2 水文资料合理性分析
  • 3 结语
  • 圩区某泵站预排预泄分析
  • 1 概况
  • 2 预排预泄运行情况
  • 2.1 预排预泄运行方案
  • 2.2 预排预泄运行结论
  • 3 预排预泄成果及分析
  • 4 结语
  • 浅谈基层测站水文资料信息化技术研究
  • 1 引言
  • 2 设计思路
  • 2.1 在线整编功能
  • 2.1.1 水文数据预处理
  • 2.1.2 数据自动整编
  • 2.1.3 数据交互整编
  • 2.1.4 整编成果展示
  • 2.1.5 整编监控
  • 2.2 统计分析功能
  • 2.2.1 目录索引管理
  • 2.2.2 历史数据查询与显示
  • 2.2.3 信息格式
  • 2.2.4 水文频率分析
  • 2.2.5 水情简报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应用概述
  • 1 编制背景及意义
  • 2 国内外洪水风险图编制进展
  • 3 余姚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及应用
  • 3.1 编制区概况
  • 3.2 编制内容及技术路线
  • 3.3 应用与特色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山塘虹吸管全自动真空器及远程放水
  • 1 引言
  • 2 虹吸管全自动真空器
  • 3 放水远程控制
  • 4 结语
  • 余姚市水利工程防雷技术应用实践与探讨
  • 1 引言
  • 2 余姚市水利工程防雷现状
  • 3 水利工程防雷能力改进实践
  • 3.1 案例选取
  • 3.2 防雷能力现状分析
  • 3.3 防雷能力改进提升规划
  • 4 体会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水雨情遥测系统运维管理平台应用实践
  • 1 概述
  • 2 需求分析
  • 2.1 功能需求
  • 2.2 技术需求
  • 2.3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 3 系统设计
  • 3.1 平台功能框架
  • 3.2 B/S后台管理平台
  • 3.2.1 监控子平台
  • 3.2.2 运维管理子平台
  • 3.3 移动终端APP
  • 4 结语
  • 水工程管理机构人员配置探讨
  • 余姚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水定额管理与水价机制研究
  • 1 余姚市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水费征收现状
  • 1.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 1.2 农业水利管理
  • 1.2.1 农业灌溉用水
  • 1.2.2 农业用水管理模式及农业水费征收
  • 1.3 存在的问题
  • 2 余姚市农业用水定额管理
  • 2.1 定额确定方法
  • 2.2 灌溉用水定额
  • 3 余姚市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 3.1 水价分析方法
  • 3.2 典型灌片水价成本测算
  • 3.2.1 骨干工程农业水价
  • 3.2.2 末级工程农业水价
  • 3.3 水价形成机制
  • 3.3.1 分类水价
  • 3.3.2 分档水价
  • 4 余姚市农业水价奖补机制
  • 4.1 精准补贴机制
  • 4.2 节水奖励机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水利信息化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应用和发展探讨
  • 1 引言
  •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 2.1 水雨情遥测系统
  • 2.2 视频会商系统
  • 2.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 2.4 防汛PDA应用系统
  • 2.5 杆式水文视频综合监测系统
  • 2.6 防汛业务综合应用系统
  • 2.7 洪水风险图
  • 3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水旱灾害防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 3.1 监测覆盖面不够
  • 3.2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
  • 3.3 基层信息化水平偏低
  • 3.4 管理维护难度较大
  • 4 水利信息化发展设想
  • 4.1 实现从信息技术驱动向应用需求带动的转变
  • 4.2 实现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的转变
  • 4.3 实现从片面强调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转变
  • 4.4 实现从注重应用向统筹应用和安全管理的转变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四明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实践总结
  • 1 四明湖水库基本情况
  • 2 四明湖水库水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 2.1 影响水库水质的相关因素
  • 2.2 水库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
  • 3 推进水库水资源保护相关举措
  • 3.1 健全三支队伍,加强库区管控保护水源地
  • 3.2 施行全面禁钓,强化专项整治保护水资源
  • 3.3 重拳违章治理,增强执法力度保障水安全
  • 3.4 狠抓环境卫生,重点改善突出区域水环境
  • 3.5 加大宣传声势,营造宣传氛围推动水文明
  • 3.6 建立“湖长”机制,巩固创建成效保障水生态
  • 3.7 强化增殖放流,改善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
  • 3.8 实施除藻控藻,促进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 3.9 加强设施建设,探索源头长效管理新机制
  • 3.10 开展志愿活动,助推水生态美丽河湖建设
  • 3.11 创新标化管理,实现水体长期稳定趋好转
  • 3.12 建立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保护有序推进
  • 3.13 科学合理调水,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质量
  • 4 结语
  • 隐溪河之美丽河湖建设
  • 1 建设美丽河湖的总体要求
  • 2 建设美丽河湖的重大意义
  • 3 隐溪河打造美丽河湖内容
  • 3.1 基本情况
  • 3.2 安全流畅
  • 3.3 生态健康
  • 3.4 水清景美
  • 3.5 亲水便民
  • 3.6 长效管护
  • 探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 1 引言
  •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浅谈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1 余姚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实践探索
  • 2 运行管理情况
  • 2.1 主要存在的问题
  • 2.2 探索运行管护模式
  • 2.3 提升运行管护模式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主要特点
  • 1.1 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 1.2 对地基要求严格
  • 1.3 施工安全隐患较多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现状分析
  • 2.1 缺少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意识
  • 2.2 部分施工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
  • 2.3 监管体系不健全
  • 2.4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
  • 3.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 3.2 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
  • 3.3 建立完善的施工保障体系
  • 3.4 对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措施进行有效强化
  • 3.5 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质量管理
  • 3.6 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浅谈一级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
  • 1 保障水源地安全
  • 1.1 建立水库“湖长制”,制定“一湖一策”
  • 1.2 坚持“岸上清、湖边巡、水中洁、长效管”的管理机制,加大水安全保障力度
  • 1.3 注重达标建设,实现水库水质向好发展
  • 1.4 强化增殖放流,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 1.5 实施除藻控藻,促进水库水质明显好转
  • 1.6 加强设施建设,提高长效管理能力水平
  • 2 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 2.1 思想重视,防汛责任落实
  • 2.2 全面防御,突出工作重点
  • 2.3 河道整治,确保行洪畅通
  • 2.4 固坝强基,减轻防洪压力
  • 3 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 3.1 全机制强领导
  • 3.2 建制度严管理
  • 3.3 常检查防未然
  • 3.4 控源头管长效
  • 3.5 抓演训保平安
  • 4 结语
  • 双溪口水库大坝监测工作研究
  • 1 工程概况
  • 2 大坝监测对水库运营的重要性
  • 3 双溪口水库大坝监测系统概况
  • 3.1 表面变形观测
  • 3.2 防渗墙应力应变观测
  • 3.3 渗流观测
  • 3.4 防渗墙变形监测
  • 3.5 坝体内部沉降、水平位移观测
  • 3.6 面板接缝观测
  • 4 2017年、2018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 4.1 表面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 4.1.1 2017年变化规律
  • 4.1.2 2018年变化规律
  • 4.2 内部沉降过程线分析
  • 4.2.1 2017年变化规律
  • 4.2.2 2018年变化规律
  • 4.3 大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 4.3.1 坝基渗压计观测资料分析
  • 4.3.1.1 2017年变化规律
  • 4.3.1.2 2018年变化规律
  • 4.3.2 测压管水位观测资料分析
  • 4.3.2.1 2017年变化规律
  • 4.3.2.2 2018年变化规律
  • 4.4 监测资料分析结论
  • 5 经验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食禄桥江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1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价值与意义
  • 2 食禄桥江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思路与框架
  • 2.1 项目概况
  • 2.2 本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思路和框架
  • 2.3 具体的建设思路
  • 3 食禄桥江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3.1 各项管理制度的形成
  • 3.2 制度管理实施
  • 3.2.1 制度管理
  • 3.2.2 工程管理
  • 3.2.3 项目合同管理
  • 3.2.4 项目质量管理
  • 3.2.5 项目进度管理
  • 3.2.6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 3.2.7 廉政建设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浅谈水库山塘的白蚁危害及防治措施
  • 1 水库山塘白蚁成因
  • 2 白蚁的来源
  • 3 白蚁的种类
  • 4 白蚁危害的普遍性
  • 5 白蚁危害水库山塘的原理
  • 6 白蚁酿成灾的过程
  • 7 蚁情的勘查方法
  • 8 白蚁的治理措施
  • 9 白蚁的预防措施
  • 10 结语
  • 参考文献
  • 浙江省低山丘陵区典型经济林土壤养分评价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有机质
  • 3.2 土壤总氮
  • 3.3 土壤速效钾
  • 3.4 土壤速效磷
  • 3.5 土壤养分质量评价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浅谈双溪口水库水质保护中的探索
  • 1 双溪口水库概况
  • 2 双溪口水库水质现状
  • 2.1 水质监测频次及评价办法
  • 2.2 库区藻类分析及成因分析
  • 2.3 藻类对库区水质的危害
  • 3 双溪口水库水质改善防治措施的探索
  • 3.1 因实制宜,严格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有效宣传水库水质重要性
  • 3.2 从源头上狠抓水质管理,切实确保和提升水库源水水质
  • 3.3 完善常态保洁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 3.4 建立健全水库水质监测及信息反馈系统
  • 3.5 科学投放鱼苗,促水体良性循环
  • 3.6 科学调度,合理控制库容,切实确保水库水质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的探索
  • 1 余姚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总体要求
  • 1.1 建设目标
  • 1.2 余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 2 余姚集中式水源地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2.1 水量保障建设
  • 2.2 水质安全建设
  • 2.2.1 开展库区排污口和工业污染源集中整治
  • 2.2.2 库区生活污染源治理
  • 2.2.3 库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 2.2.4 库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
  • 2.2.5 建设生态绿化带
  • 2.3 规范管理建设
  • 2.3.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 2.3.2 宣传法规与政策
  • 2.3.3 完善水质监测系统
  • 2.3.4 设置隔离设施
  • 2.3.5 加强取水口保护
  • 2.4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 3 余姚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3.1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齐头并进
  • 3.2 推进点源清理与面源整治同步实施
  • 3.3 促进水源地生态建设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水环境保护中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概述
  • 1 垃圾渗滤液的现状
  • 2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3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 4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 4.1 物化法
  • 4.1.1 芬顿法
  • 4.1.2 絮凝沉淀法
  • 4.1.3 膜过滤法
  • 4.1.4 光催化氧化法
  • 4.2 生化法
  • 4.2.1 预处理
  • 4.2.2 好氧处理
  • 4.2.2.1 活性污泥法
  • 4.2.2.2 生物膜法
  • 4.2.3 厌氧处理
  • 5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 6 结语
  • 马渚中河清淤方式选择及淤泥固化
  • 1 工程概况
  • 2 清淤方式选择
  • 2.1 传统干式清淤
  • 2.2 液压抓斗式挖泥船清淤
  • 2.3 绞吸式挖泥船清淤
  • 3 淤泥机械固化
  • 3.1 干化场地
  • 3.2 淤泥脱水干化
  • 4 清淤固化流程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模袋混凝土在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中的应用
  • 1 工程概况
  • 2 地质条件
  • 2.1 地形地貌
  • 2.2 地层岩性
  • 3 导流明渠左岸设计
  • 3.1 方案比选
  • 3.2 方案拟定
  • 3.3 坡面防护设计
  • 4 模袋混凝土材料控制
  • 4.1 模袋材料选择
  • 4.2 模袋混凝土配合比
  • 5 模袋混凝土施工应用
  • 5.1 施工流程
  • 5.2 施工准备
  • 5.3 模袋设计与铺设
  • 5.4 充灌混凝土
  • 5.5 质量控制与检验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智慧水利”建设探讨与研究
  • 1 “智慧水利”内涵
  • 2 现代水管体系建设原则
  • 2.1 调控原则
  • 2.2 思想原则
  • 2.3 战略原则
  • 3 “智慧水利”建设的具体方法
  • 3.1 总体目标
  • 3.2 构建思路
  • 3.3 构建方法
  • 3.3.1 调度系统
  • 3.3.2 指挥系统
  • 3.3.3 监管系统
  • 3.3.4 操控系统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互联网+”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浅谈
  • 1 浙江政务服务网
  • 1.1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进化迅速
  • 1.2 “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水利审批提供新平台
  • 2 “互联网+智慧水利”在水利行业中的新应用
  • 2.1 “互联网+”让水资源监管更灵活
  • 2.2 “互联网+”让水域保护更完善
  • 2.3 “互联网+”让舆论宣传更广泛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水行政执法实践与思考
  • 1 水行政执法现状分析
  • 1.1 完善网络,健全执法体系
  • 1.2 创新机制,实施部门联动
  • 1.3 加强巡查,促进水事和谐
  • 1.4 重拳出击,维护水事秩序
  • 1.5 注重保障,提升执法能力
  • 2 水行政执法影响因素分析
  • 2.1 执法队伍能力有待提升
  • 2.2 基层执法体系有待完善
  • 2.3 水域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 3 水行政执法路径探析
  • 3.1 领导重视是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的关键
  • 3.2 加强水政队伍建设是顺利推进水行政执法的基础
  • 3.3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执法体系是提升水行政执法工作效能的组织保障
  • 3.4 强化宣传教育是促进水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利中的应用
  • 1 水利视频监控系统为水利行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2 现有水利监控系统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浅谈工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1 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技术
  • 2 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
  • 3 利用重复用水系统
  • 4 发展节水工艺
  • 5 开发海水资源直接利用及淡化技术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农村供水站过滤消毒设备远程监控设计与示范
  • 1 概况
  • 1.1 压力过滤器处理系统
  • 1.2 系统工作原理
  • 2 自动控制
  • 3 远程监控系统
  • 4 案例
  • 5 结语
  • 浅谈余姚市小水电站信息化管理平台
  • 1 概况
  • 2 结合本市小水电站现状,采取“分步式”建设策略
  • 3 结语
  • 余姚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 1 基本情况
  • 1.1 工程管理现状
  •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总体思路
  • 3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 3.1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
  • 3.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 3.3 加强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 4 实践过程中的特色创新工作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 1 小型水库当前面临的问题
  • 2 小型水库标准化创建目标
  • 3 标准化建设工程实践
  • 3.1 明确机构人员
  • 3.2 保障管护经费
  • 3.3 完善水库基础设施
  • 3.4 加强运行管理
  • 4 标准化工程思考
  • 4.1 建立有效管护机制
  • 4.2 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并行电法在病险水库大坝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2.1 大坝概况
  • 2.2 工作原理
  • 2.2.1 岩土体导电性
  • 2.2.2 电法原理与工作方法
  • 2.3 工作量布置
  • 2.4 坝体工程物探渗透性成果
  • 2.5 地质勘察成果
  • 2.6 渗漏原因分析
  • 3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乡镇水利信息平台实践与思考
  • 1 引言
  • 2 系统架构
  • 3 余姚乡镇智慧水利平台
  • 3.1 档案管理系统
  • 3.2 信息采集系统
  • 3.2.1 水情遥测模块
  • 3.2.2 视频监控模块
  • 3.2.3 在线泵闸模块
  • 3.3 决策分析系统
  • 3.3.1 水量统计模块
  • 3.3.2 大坝安全监测模块
  • 3.4 地理信息系统
  • 4 系统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基于PLC的无人闸门全自动控制系统
  • 1 引言
  • 2 方案设计
  • 2.1 方案架构
  • 2.2 控制模式
  • 2.3 智能监测保护
  • 3 系统实现
  • 3.1 PLC系统编程
  • 3.2 数据记录及短信汇报功能
  • 4 结语
  •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系统建设研究
  • 1 背景意义
  • 2 工作目标
  • 3 研究内容
  • 3.1 明确各自分工
  • 3.2 强化管理责任
  • 3.3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 3.4 实施隐患治理
  • 4 技术路线
  • 5 结语
  • 基于GNSS的水库大坝变形安全监测
  • 1 引言
  • 2 大坝变形监测概述
  • 2.1 大坝变形的影响因素
  • 2.2 变形监测的现状
  • 2.3 GNSS技术的优点
  • 2.4 基于GNSS的变形监测
  • 2.4.1 GNSS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方法
  • 2.4.2 基于GNSS的变形监测存在的问题
  • 2.4.3 基于GNSS的变形监测的发展趋势
  • 3 GNS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3.1 GNSS技术变形监测模式
  • 3.1.1 GNSS周期性重复变形
  • 3.1.2 基于GNSS的固定连续性变形监测
  • 3.1.3 基于GNSS的实时动态监测
  • 3.2 示范应用效果与评价
  • 3.2.1 软件平台效果
  • 3.2.2 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病险水库整治研究
  • 1 病险水库的主要问题及除险加固方案
  • 2 友谊水库综合情况
  • 2.1 工程概况
  • 2.2 水文气象
  • 2.3 工程地质
  • 2.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 2.4.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 2.4.2 工程主要建筑物
  • 3 友谊水库的除险加固措施
  • 3.1 大坝加固设计
  • 3.1.1 大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2 主要工程措施
  • 3.2 溢洪道加固设计
  • 3.2.1 溢洪道存在的问题
  • 3.2.2 主要除险加固措施
  • 3.3 输水建筑物
  • 3.3.1 输水建筑物存在的问题
  • 3.3.2 主要除险加固措施
  • 3.4 机电与金属结构
  • 4 除险加固效果及运行
  • 5 结语
  • 余姚市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1 引言
  • 2 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 3 主要举措探索
  • 3.1 标准、制度建设
  • 3.2 人员、装备落实
  • 3.3 检查与验收
  • 4 主要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 4.1 加强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层防汛能力
  • 4.2 延伸建立村级水利员队伍,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
  • 4.3 加快小型农田水利改革,创新工程管护模式
  • 4.4 三七市镇灌区社会化管护探索
  • 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平原河网生态调水方案研究
  • 1 引言
  • 2 基本情况
  • 2.1 区域概况
  • 2.2 水利工程现状
  • 2.2.1 河道
  • 2.2.2 水库工程
  • 2.2.3 水闸与泵站
  • 2.3 水环境情况
  • 3 生态调水方案研究
  • 3.1 生态调水特点
  • 3.2 调水系统概化
  • 3.3 调水范围及线路
  • 3.4 调水原则
  • 3.4.1 调水启动
  • 3.4.2 调水中止
  • 3.5 调水规模研究
  • 3.5.1 控制水位选取
  • 3.5.2 流速选择
  • 3.5.3 可调水量分析
  • 3.5.4 需水量分析
  • 3.5.5 供需平衡论述
  • 4 实施效果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工程中新型材料的运用
  • 1 引言
  • 2 在中心城区加固加高堤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2.1 实施范围不足
  • 2.2 影响景观
  • 2.3 影响行人通行
  • 3 新型材料及产品在堤防加固加高过程中的应用
  • 3.1 新型产品介绍
  • 3.1.1 移动式防洪门
  • 3.1.2 玻璃防洪墙
  • 3.1.3 气盾坝
  • 3.1.4 H型护岸柱
  • 3.2 新型产品用于当前堤防
  • 3.3 根据当前堤防情况对新型产品的改进
  • 3.4 新型产品实际应用
  • 4 结语
  • 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在工程建设中的现状
  • 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
  • 2 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 3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创新的对策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黄家埠镇水环境整治工程的研究及启示
  • 1 引言
  • 2 水环境简介
  • 3 黄家埠镇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 4 综合整治整体思路
  • 4.1 指导思想
  • 4.2 整治原则
  • 4.3 整治目标
  • 5 黄家埠镇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 5.1 工程概况
  • 5.1.1 河道整治
  • 5.1.2 箱涵
  • 5.1.3 绿化
  • 5.2 整治效果
  • 6 水环境整治的主要启示
  • 参考文献
  • 余姚市“五水共治”的实践与思考
  • 1 引言
  • 2 “五水共治”工作基本做法
  • 2.1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 2.2 科学谋划,构建治水框架
  • 2.3 通盘考虑,大力推进工程
  • 2.4 综合施策,形成治水长效
  • 2.5 注重成效,严格督查考核
  • 2.6 营造氛围,实现全民治水
  • 3 “五水共治”初显成效
  • 3.1 防洪排涝达到阶段性预期目标
  • 3.2 市河(湖)长制体系基本建成
  • 3.3 “污水直排区”建设初现成效
  • 3.4 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 4 对“五水共治”的几点认识
  • 4.1 “五水共治”工作是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 4.2 “五水共治”工作需要齐抓共管形成一盘棋
  • 4.3 “五水共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持续推进
  • 4.4 “五水共治”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形成合力
  • 5 结语
  • 盘船岙山塘水库动态监测及预警研究
  • 1 工程概况
  • 2 项目背景
  • 3 监测系统研究
  • 3.1 研究原则
  • 3.2 总体目标
  • 3.3 项目设置
  • 4 渗流、位移、沉降监测研究
  • 4.1 水库坝体渗流监测
  • 4.2 表面位移监测
  • 4.3 坝体沉降监测
  • 5 浸润线、裂缝、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研究
  • 5.1 浸润线监测
  • 5.2 裂缝监测
  • 5.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6 结语
  • 建筑业“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 1 建筑业“营改增”概述
  • 2 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 2.1 建筑业“营改增”的计价规则是“价税分离”
  • 2.2 增值税税率调整
  • 2.3 处理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甲供”与“专业分包”
  • 2.4 建筑业“营改增”人工费的处理
  • 2.5 建筑业“营改增”存在大量无法抵扣项目
  • 2.6 建筑业“营改增”造价人员应提高定价能力
  • 3 “营改增”下工程造价的对策分析
  • 3.1 实施全面价税分离
  • 3.2 综合税负记录
  • 3.3 调整计税税率
  • 4 税收应对策略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水政监管
  • 1 问题的导入
  • 2 博弈模型的建立
  • 2.1 确定模型对象
  • 2.2 对博弈模型的分析
  • 2.3 违法行为的空间与执法有力的空间
  • 2.3.1 违法行为空间
  • 2.3.2 执法空间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朗霞街道“五水共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1 主要做法
  • 1.1 责任明确促控源治水
  • 1.2 统筹谋划促科技治水
  • 1.3 合力执法促依法治水
  • 1.4 氛围营造促长效治水
  • 2 存在问题
  • 2.1 界河管理、治理难
  • 2.2 河道修复、提升慢
  • 2.3 污水收集、治理不彻底
  • 2.4 财政投入、支出紧
  • 3 建议及对策
  • 3.1 加强领导,组建强有力的“五水共治”工作队伍
  • 3.2 建立河道清淤疏浚轮浚机制
  • 3.3 落实地下管线管理主体,建立、完善地下管线分布,建立数据库
  • 3.4 深挖、传承朗霞水文化
  • 4 结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