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量( 56 )
-
加入收藏( 0 )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 作者:袁家海;徐燕;雷祺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
- ISBN:978-7-5170-7274-4
- 页数:181
优惠价:
¥
34.80
定价:
¥
58.00
标签:电力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各类煤炭替代能源发电技术的经济性、竞争性及技术发展潜力分析,提出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线图,研究全国中长期电力需求与电力负荷特性,编制全国中长期电力规划的参照方案和政策方案,并进一步对煤炭控制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提出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电力类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等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我国电力发展概况
- 第一节 装机容量及构成
- 第二节 发电量及其构成
- 第三节 发电结构及布局
- 第二章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形势
- 第一节 电力能源消耗情况
- 第二节 电力行业节能降耗现状
- 第三节 火力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 一、烟尘
- 二、二氧化硫
- 三、氮氧化物
- 四、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 第四节 火力发电厂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的挑战
- 第三章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线研究
- 第一节 主要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
- 一、清洁煤发电技术和CCS技术
- (一)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Ultra Super Critical,USC)
- (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
- (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
- (四)CCS技术
- 二、天然气发电技术
- 三、风电技术
- 四、核电技术
- 五、太阳能发电技术
- 六、智能电网技术
- 第二节 主要电力技术的资源潜力
- 一、天然气资源开发
- 二、风能资源开发
- 三、核能资源开发
- 四、太阳能资源开发
- 第三节 主要电力技术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 一、清洁煤发电技术和CCS技术
- 二、天然气发电技术
- 三、风电技术
- 四、核电技术
- 五、太阳能发电技术
- 六、智能电网技术
- 第四节 主要电力技术的技术经济评估
- 一、平准化发电成本模型(LCOE)
- 二、情景说明
- 三、清洁煤发电技术和CCS技术经济评估
- (一)模型参数
- (二)计算结果
- 四、天然气发电技术经济评估
- 五、风电技术经济评估
- 六、核电技术经济评估
- 七、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经济评估
- 八、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经济评估
- 第五节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径
- 第四章 中长期低碳电力规划情景方案研究
- 第一节 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 一、国际比较
- 二、电力需求预测参照方案
- 三、电力需求预测政策方案
- (一)能效电厂及国际经验
- (二)电力节能潜力评估
- (三)负荷曲线优化潜力评估
- (四)电力需求政策情景
- 第二节 中长期电力规划方案
- 一、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电力开发规模范围
- 二、电力发展战略与布局
- 三、全国及分区电力发展规划情景
- (一)情景设计
- (二)全国及分区电力规划参照情景
- (三)全国及分区电力规划政策情景
- 第三节 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预测
- 一、全国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计划
- 二、节能减排技术展望
- 三、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预测
- 四、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预测
- 五、国内燃煤电厂节能减排先进经验
- 第四节 煤电水耗预测
- 一、煤电基地的基本情况
- 二、煤电基地参照方案下的需水量预测
- 三、煤电基地政策方案下的需水量预测
- 第五节 中长期电力投资测算及供电成本分析
- 一、情景说明
- 二、电力投资测算
- 三、到网发电成本
- 四、燃煤机组污染物控制投资
- 第六节 控煤的综合效益分析
- 第五章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 第一节 情景预测结果
- 第二节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 第三节 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
- 第四节 优化火力发电结构与布局
- 第五节 提高火力发电能效和技术
- 一、提高机组负荷率
- 二、降低机组发电煤耗
- 三、大力发展清洁煤发电技术
- 四、持续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 第六节 实施低碳电力调度
- 一、节能调度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积极效应
- 二、节能调度案例分析
- 三、情景预测结果
- 第七节 节煤潜力分析
- 第六章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措施
- 第一节 立足国情、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 一、起步试点阶段(2013—2015年)
-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6—2017年)
- 三、成熟完善阶段(2018—2020年)
- 第二节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 一、在用户侧推广节能产品
- 二、工业企业节能推广措施
- 三、电网公司的能效管理
- 第三节 推进电力科技创新、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 一、电力科技创新重点
- 二、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第四节 消除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的体制机制障碍
- 一、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
- 二、战略规划协调机制
- 三、完善行业监管体制
- 第五节 优化火电结构
- 第六节 深化现有火电机组能效改造
- 第七节 实施节能发电调度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完善能源与电力法律法规体系
- 二、加快完善电力宏观调控机制
- 三、坚持节约优先、加快落实节能减排
- 四、促进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 五、完善电力节能调度机制
- 六、明晰主力电源的发展政策
- 七、立足国情,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 附录A 统筹电源、电网、负荷的分区IRSP电力规划模型
- A.1 目标函数
- A.2 约束条件
- A.2.1 涉及电源的约束
- A.2.2 涉及电网的约束
- A.2.3 涉及负荷的约束
- A.2.4 涉及电源和电网的相关约束
- A.2.5 涉及电网和负荷的相关约束
- A.2.6 涉及电源和负荷的相关约束
- A.2.7 涉及电源、电网、负荷的相关约束
- 附录B 节能发电调度模型
- B.1 目标函数
- B.2 约束条件
- B.2.1 电量平衡约束
- B.2.2 火电机组爬坡能约束
- B.2.3 系统备用约束
- 附录C 电力需求情景分析
- C.1 情景分析模型与参数设定
- C.2 电力需求情景分析结果
-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