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量( 9 )
-
加入收藏( 0 )
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检修技术
- 作者:马振波 陈国庆 王宏 熊浩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
- ISBN:978-7-5170-8667-3
- 页数:360
优惠价:
¥
178.80
定价:
¥
298.00
标签:新能源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从机组结构特点、技术特性、检修工艺、缺陷分析与处理、部件技术改造、试验及评价等方面,对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检修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概述,第二篇机组主要技术特性,第三篇机组主要检修技术,第四篇机组试验及评价。
本书可为国内外水电站机组检修提供借鉴与参考,也可作为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检修维护、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 版权页
- 《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检修技术》编委会
- 前言
-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三峡电站简介
- 第一节 三峡工程概况
- 一、三峡工程主要组成
- 二、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 (一)防洪
- (二)发电
- (三)航运
- (四)补水
- (五)生态环境
- 第二节 三峡电站概况
- 一、三峡电站主要组成
- 二、三峡电站主要机电设备
- 第二章 三峡机组简介
- 第一节 三峡电站机组分布
- 第二节 三峡电站机组的结构形式
- 一、水轮机机构简述
- (一)基础及埋件部分
- (二)导水机构
- (三)转轮
- (四)主轴
- (五)主轴密封
- (六)水导轴承
- (七)中心补气系统
- 二、发电机机构简述
- (一)上机架及上导轴承
- (二)定子
- (三)转子
- (四)推导组合轴承及下机架
- (五)水轮发电机冷却方式
- 第二篇 机组主要技术特性
- 第一章 三峡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 第一节 水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二节 发电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三节 调速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 第二章 三峡机组结构
- 第一节 水轮机结构
- 一、转轮
- (一)转轮叶片
- (二)转轮止漏环
- (三)转轮主要尺寸参数
- 二、主轴
- 三、中心补气系统
- (一)补气阀
- (二)补气管
- 四、主轴密封
- 五、水导轴承
- 六、导水机构
- (一)顶盖和底环
- (二)活动导叶
- (三)固定导叶
- (四)导叶传动机构
- 七、过流部件
- (一)压力钢管与伸缩节
- (二)蜗壳
- (三)尾水管
- (四)盘形阀
- (五)进人门
- 第二节 发电机结构
- 一、上机架
- 二、上导轴承
- 三、滑环装置
- 四、发电机轴
- 五、定子
- (一)定子机座
- (二)定子铁芯
- (三)定子绕组
- (四)三峡电站700MW发电机定子
- 1.VGS联营体与东电机组发电机定子
- 2.ALSTOM公司与哈电机组发电机定子
- 六、转子
- 七、推力轴承及下导轴承
- (一)三峡电站VGS联营体、东电机组推导轴承
- (二)三峡电站ALSTOM公司、哈电机组推导轴承
- (三)不同轴承支撑方式的检修工艺
- 1.弹簧束支撑方式的检修工艺
- 2.刚性支撑方式的检修工艺
- (四)不同轴承支撑方式的对比
- 1.弹簧束支撑结构推力轴承主要特点
- 2.刚性支柱式推力轴承主要特点
- (五)不同轴承油路循环对比
- 八、下机架
- 九、冷却系统
- 十、制动系统
- 十一、高压油减载系统
- 第三节 调速系统结构
- 一、调速系统的功能特点
- (一)机械液压部分
- 1.阀组模块式安装
- 2.高过滤精度滤油器
- 3.事故配压阀
- 4.油混水监测装置
- (二)电气部分
- 1.高可靠性冗余设计
- 2.四重电气闭环反馈
- 3.紧急停机电磁阀
- 4.压油装置控制形式
- 二、调速系统机械液压部分的结构
- (一)主配压阀
- (二)电液转换器
- (三)事故配压阀
- (四)分段关闭装置
- (五)接力器及锁定装置
- 1.接力器活塞杆密封
- 2.接力器锁定
- (六)过速保护装置
- (七)压油装置
- 1.压力油气罐
- 2.自动补气装置
- 3.油泵电机组
- 4.组合阀
- 5.集油槽
- 6.冷却器
- 第三篇 机组主要检修技术
- 第一章 三峡机组检修项目和流程
- 第一节 机组检修等级及检修项目
- 一、机组检修等级
- 二、机组检修项目
- (一)机械检修项目
- 1.三峡机组水轮机检修项目
- 2.三峡机组发电机机械部分检修项目
- 3.三峡机组调速系统机械设备检修项目
- (二)电气检修项目
- 1.三峡机组发电机及其辅助设备(电气部分)检修
- 2.三峡机组发电机纯水装置检修
- 3.三峡机组蒸发冷却装置检修
- 第二节 机组检修流程
- 一、计划准备阶段
- 二、检修实施阶段
- 三、检修总结阶段
- 第二章 机组拆卸
- 第一节 机组拆卸阶段检查及测量
- 第二节 机组拆卸工艺
- 一、修前盘车
- (一)盘车介绍
- (二)修前盘车的准备工作
- (三)盘车数据测量
- (四)盘车法测量定、转子圆度
- 二、发电机出口及中性点软连接拆除
- 三、主轴中心补气系统拆卸
- 四、滑环装置拆卸
- 五、上机架及上导轴承拆卸
- (一)机头罩和上机架盖板拆卸吊出
- (二)上导轴承拆卸吊出
- (三)上机架拆卸
- (四)上机架起吊方案优化
- (五)上机架吊出前应具备条件
- (六)上机架吊出
- 六、上端轴拆卸
- 七、转子拆卸
- (一)受力转换
- (二)吊具安装
- (三)转子起吊安全措施
- (四)转子吊出前应具备条件
- (五)转子吊出程序
- 八、推导轴承拆卸
- (一)下导轴承拆卸吊出
- (二)推力头镜板拆卸吊出
- (三)推力轴承其余部件拆卸吊出
- 九、下机架拆卸和吊出
- (一)下机架拆卸
- (二)下机架吊出
- 十、主轴拆卸和吊出
- (一)主轴拆卸
- (二)主轴吊出
- 十一、水导轴承拆卸
- 十二、主轴密封拆卸
- 十三、导水机构拆卸
- (一)导叶操作机构拆卸吊出
- (二)顶盖及导叶拆卸吊出
- 十四、转轮拆卸
- (一)转轮中心和水平调整
- (二)转轮吊出
- 第三章 水轮机检修
- 第一节 转轮检修
- 一、转轮检修
- (一)焊材选型
- (二)工艺流程
- (三)缺陷清除
- (四)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
- (五)堆焊工艺
- (六)打磨修型
- 二、转轮止漏环检修
- 三、典型案例分析
- (一)止漏环更换
- 1.转轮止漏环热套加热
- 2.止漏环安装调整
- (二)转轮止漏环固定方式优化
- (三)转轮下止漏环上端部空蚀处理
- 1.转轮止漏环上端部空蚀区域激光熔覆
- 2.空蚀区域修形检查
- (四)转轮叶片出水边修型
- 1.叶片修型范围
- 2.叶片修型
- 第二节 主轴检修
- 一、主轴检修
- (一)主轴本体检修
- (二)主轴与转轮连接部件检修
- 二、主轴隔水板检修
- 第三节 补气系统检修
- 一、补气阀检修
- 二、补气管检修
- 三、补气系统打压试验
- 四、典型案例分析
- 第四节 主轴密封检修
- 一、工作密封检修
- (一)工作密封动作试验
- (二)工作密封各部件检查处理
- 二、检修密封检修
- (一)空气围带充气试验
- (二)检修密封各部件检查处理
- 三、 典型案例分析
- (一)甩水缺陷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二)检修密封优化改造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三)进水管漏水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第五节 水导轴承检修
- 一、水导轴承检修工艺
- (一)水导瓦、轴领及间隙调整装置检修
- (二)水导轴承油槽检查及处理
- (三)水导轴承冷却系统检修
- 二、典型案例分析
- (一)下油盆漏油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二)水导进油管与轴领间隙过小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第六节 导水机构检修
- 一、顶盖检修
- (一)顶盖下表面检修
- (二)顶盖法兰面检修
- (三)顶盖平压管检修
- 二、活动导叶检修
- (一)活动导叶本体检修
- (二)活动导叶密封检修
- (三)活动导叶轴套检修
- 三、底环检修
- (一)底环抗磨板检修
- (二)底环密封更换
- 四、操作机构及附件检修
- (一)控制环检修
- (二)拐臂及附件检修
- 五、典型案例分析
- (一)主副拐臂拉断销断裂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二)活动导叶肩部损伤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三)活动导叶铜密封磨损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四)顶盖内部强迫补气管路漏水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第七节 过流部件检修
- 一、蜗壳检修
- 二、进人门检修
- 三、座环检修
- 四、典型案例分析
- (一)进人门漏水处理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二)蜗壳门优化改造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三)导流板缺陷
- 1.原因分析
- 2.处理方法
- 第四章 发电机检修
- 第一节 上机架及上导轴承检修
- 一、上机架检修
- (一)上机架盖板检查
- (二)上机架构件焊缝及连接部件检查
- 二、上导轴承检修
- (一)上导轴承瓦及抗重螺栓检修
- (二)上导油冷却器检修
- (三)上导油雾吸收装置检修
- (四)上导油槽检查清扫
- 1.上导油槽喷砂
- 2.上导油槽刷漆
- (五)上导轴承加排油管路及阀门检修
- 第二节 上端轴及滑转子检修
- 一、滑转子检查及保养
- 二、 上端轴法兰面检查处理
- 三、上端轴联轴螺栓及销钉检查
- 四、上端轴与滑转子绝缘检查处理
- 第三节 滑环装置检修
- 一、集电环检查清扫
- 二、电刷及压紧弹簧更换
- (一)电刷及压紧弹簧更换原则
- (二)电刷及压紧弹簧更换
- 三、滑环室碳粉吸收系统检查
- 四、集电环表面凹坑缺陷处理
- (一)缺陷现象
- (二)分析及处理
- 第四节 转子检修
- 一、磁轭检修
- (一)磁轭外观检查
- (二)磁轭清扫
- (三)磁轭圆度处理
- (四)磁轭键检查处理
- 二、制动环检修
- 三、转子中心体及支臂检修
- 四、转子磁极检修
- (一)磁极接头检修
- 1.磁极接头
- 2.磁极接头检修原则
- 3.磁极绕组接头拆装的检修步骤、工艺及标准
- (二)阻尼绕组接头检修
- 1.阻尼绕组接头结构
- 2.阻尼绕组接头检修原则
- 3.阻尼绕组接头拆装的检修步骤、工艺及标准
- (三)转子磁极更换检修
- 1.磁极更换检修原则
- 2.磁极更换的检修步骤、工艺及标准
- (四)磁极解体及套装检修
- 1.磁极解体、套装工艺
- 2.磁极解体、套装准备工作
- 3.故障磁极拔出
- 4.磁极解体
- 5.磁极试套
- 6.磁极套装
- 7.磁极试验
- 五、转子大轴引线检修
- 六、转子清洗及喷漆
- 七、转子圆度测量及调整
- (一)转子圆度的测量
- 1.机坑外转子圆度测量
- 2.机坑内转子圆度测量
- (二)转子圆度调整处理
- 1.盘车检查转子圆度、偏心
- 2.计算加垫厚度及加垫方式
- 3.转子磁极加垫
- 4.后续检查与处理
- 八、典型案例分析
- (一)转子磁轭扭矩键整体上移处理
- 1.缺陷描述
- 2.原因分析
- 3.处理方式
- (二)阻尼绕组接头变形处理
- 1.缺陷现象
- 2.分析处理情况
- 第五节 定子检修
- 一、定子机座外观检查
- 二、定子铁芯检修
- 三、齿压板、定位筋及拉紧螺杆检修
- 四、定子消防系统检修
- 五、定子圆度检查测量
- 六、定子绕组检修
- (一)定子线棒检修
- (二)定子汇流环、过桥、引出线检修
- (三)槽楔检查及重打
- 1.槽楔
- 2.槽楔检查
- 3.槽楔重打
- (四)定子线棒端部电晕处理
- 1.电晕现象
- 2.防晕结构介绍
- 3.原因分析
- 4.处理方案
- 七、纯水系统内段检查及处理
- (一)纯水系统简介
- 1.纯水系统内段(PWSI)
- 2.纯水系统外段(PWSE)
- (二)纯水系统内段检查
- (三)发电机出口水接头漏水缺陷
- 1.缺陷描述
- 2.处理方案
- 八、定子清洗及喷漆
- (一)定子清洗
- (二)定子喷漆
- 1.需对发电机定子进行喷漆的原则
- 2.定子喷漆工艺及标准
- 九、 定子线棒更换
- (一)定子线棒更换原则
- (二)定子线棒更换施工工艺
- 1.准备工作
- 2.退绝缘盒
- 3.拆除聚四氟乙烯软管
- 4.焊接电接头
- 5.拆除斜边垫块及端部垫块
- 6.退槽楔
- 7.拔线棒
- 8.嵌入下层线棒
- 9.下层线棒绑扎固定
- 10.下层线棒干燥
- 11.嵌入上层线棒
- 12.槽楔装配
- 13.上层线棒绑扎固定
- 14.上层线棒干燥
- 15.线棒电接头焊接
- 16.聚四氟乙烯软管安装
- 17.气密试验(必要时)
- 18.水压试验
- 19.流量试验
- 20.绝缘盒安装
- 十、典型案例分析
- (一)改造原因
- (二)定子接线改造
- 1.定子接线改造范围
- 2.施工过程
- (三)改造效果
- 第六节 推导轴承检修
- 一、推导轴承检修
- (一)油槽密封盖检修
- (二)下导轴承检修
- (三)推力头镜板检修
- 1.推力头和转子连接螺栓、销钉检修
- 2.推力头镜板检修
- 3.镜板研磨
- 4.推力头镜板维护保养
- (四)推力轴承检修
- 1.推力轴承检查
- 2.推力轴承抽瓦
- (五)油系统及冷却系统检修
- 1.油循环系统检修
- 2.推导冷却系统检修
- (六)推导油槽进排油管路检修
- 二、推力轴承缺陷分析及处理
- (一)推力瓦钨金层脱落处理
- 1.检查
- 2.修复
- 3.探伤
- (二)油冷却器更换
- 1.施工准备
- 2.施工步骤
- 第七节 下机架检修
- 一、下机架地脚螺栓及销钉检修
- 二、下机架检查维护
- 第八节 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检修
- 一、挡风板检修
- 二、空气冷却器检修
- (一)空气冷却器的分解
- (二)空气冷却器的清洗
- (三)空气冷却器的组装
- 三、冷却系统管路检修
- 四、典型案例分析
- 第九节 制动系统检修
- 一、制动柜内设备检修
- 二、制动器及管路检修
- (一)制动器闸板检修
- (二)制动器密封更换
- (三)制动器管路检修
- 三、制动器动作试验
- 四、粉尘吸收装置检修
- 五、典型案例分析
- (一)现状概述及改造原因
- (二)改进方案
- 1.制动器整体换型更换
- 2.制动系统管路更换
- 3.制动控制系统改进
- 4.制动粉尘吸收装置改进
- (三)改造效果
- 第十节 高压油减载系统检修
- 一、单向阀及油槽内部管路检修
- (一)单向阀正向出油试验
- (二)单向阀正向耐压试验
- (三)单向阀反向耐压试验
- 二、高压油减载系统附件检修
- (一)过滤器检修
- (二)油泵电机检修
- (三)外围管路检修
- 三、高压油减载系统整体试验
- (一)高压油减载系统出油试验
- (二)高压油减载系统压力调整
- 四、典型案例分析
- (一)改造原因
- (二)改造方式
- (三)改造效果
- 第五章 调速系统检修
- 第一节 接力器检修
- 一、接力器解体检查
- 二、 接力器杆头拆装工艺优化
- 三、接力器推拉杆密封优化
- 第二节 压油装置检修
- 一、油泵出口阀组检修
- (一)安全阀检修
- (二)卸载阀检修
- (三)逆止阀检修
- 二、滤油器检修
- 三、压力容器检查清扫
- 四、集油槽清扫检查
- 五、油管路的清扫检查
- 第三节 调速系统机械液压元件检修
- 一、主配压阀检修
- 二、隔离阀检修
- 三、分段关闭阀检修
- (一)分段关闭主阀拆装检修
- (二)分段关闭切换阀检修
- 四、机械过速保护装置检修
- (一)过速行程阀的检修
- (二)过速停机切换阀的检修
- (三)配重块及固定钢带的拆卸与回装
- 第六章 机组回装
- 第一节 机组回装阶段检查及测量
- 第二节 机组回装工艺
- 一、转轮回装
- 二、导水机构回装
- (一)导叶回装
- (二)顶盖回装
- (三)导叶操作机构回装
- 三、主轴回装
- 四、下机架的回装
- 五、推导轴承回装
- (一)推力头镜板回装
- (二)下导轴承回装
- 六、转子安装
- 七、上端轴回装
- 八、上机架及上导轴承回装
- (一)上机架回装
- (二)上导轴承回装
- 九、水导轴承回装
- 十、主轴密封安装
- (一)检修密封回装
- (二)工作密封回装
- 十一、补气系统安装
- 十二、转子引线(上端轴段)回装
- 十三、滑环装置回装
- 十四、发电机出口及中性点引线恢复
- 十五、修后盘车与轴线调整
- (一)轴系测量调整
- (二)机组中心测量调整
- 1.旋转中心测量
- 2.旋转中心调整
- 第四篇 机组试验及评价
- 第一章 机组机械试验
- 第一节 调速系统试验
- 一、修前试验
- (一)压油泵输油速率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4.注意事项
- (二)主配压阀紧急停机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三)事故配压阀事故停机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四)接力器压紧行程测量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4.注意事项
- (五)接力器锁定装置动作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二、修后试验
- (一)压油泵出口阀组动作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4.调整方法
- (二)压油泵输油速率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三)导叶开度限制和开度指示器校核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四)TR10电液伺服阀调整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五)主配压阀紧急停机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4.调整方法
- 5.注意事项
- (六)事故配压阀事故停机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4.调整方法
- (七)接力器压紧行程测量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4.调整方法
- (八)接力器锁定装置动作试验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条件
- 3.试验方法
- 第二节 辅助设备试验
- 第二章 机组电气试验
- 第一节 转子试验
- 一、转子绕组绝缘电阻试验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方法
- (三)试验结果分析
- 二、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及磁极接头电阻测量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方法
- (三)试验要点
- (四)试验结果分析
- 三、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方法
- (三)试验要点
- (四)试验结果分析
- 四、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方法
- (三)试验要点
- (四)试验结果分析
- 1.直流压降法
- 2.交流法
- 3.极间连线电流法
- 4.绝缘法
- 5.交流耐压法
- 第二节 定子试验
- 一、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 (一)试验目的
- (二)测量方法
- 1.定子风冷发电机
- 2.相间没有共同水支路的定子水内冷机组
- 3.相间存在共同水支路的定子水内冷机组
- (三)测量结果分析
- (四)注意事项
- 二、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
- (一)试验目的
- (二)测量方法
- 1.定子风冷发电机
- 2.相间没有共同水支路的定子水内冷机组
- 3.相间有共同水支路的定子水内冷机组
- (三)测量结果分析
- (四)注意事项
- 三、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 (一)试验目的
- (二)串联谐振试验装置选择
- (三)操作要点
- (四)试验结果分析
- (五)注意事项
- 四、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
- 五、定子铁芯穿芯拉紧螺杆的绝缘电阻测量
- 六、定子一点接地故障查找
- (一)电流分布法
- (二)声测法
- (三)烧穿法
- 第三章 机组启动试验
- 第一节 机组充水试验
- 一、充水条件
- 二、尾水管充水试验
- 三、压力钢管及蜗壳充水试验
- 四、进水口快速门试验
- 五、技术供水系统充水试验
- 第二节 机组空转阶段试验
- 一、机组轴承瓦温温升试验
- (一)试验方法
- (二)注意事项
- 二、过速试验
- (一)试验条件
- (二)试验方法
- (三)注意事项
- 第三节 机组空载阶段试验
- 一、调速器空载特性试验
- (一)调速器手动空载转速摆动试验
- 1.试验条件
- 2.试验方法
- (二)调速器自动空载扰动试验
- 1.试验条件
- 2.试验方法
- (三)调速器自动空载转速摆动试验
- 1.试验条件
- 2.试验方法
- 二、发电机空载特性试验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方法
- (三)试验结果分析
- (四)注意事项
- 三、发电机稳态三相短路特性试验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方法
- (三)试验结果分析
- (四)注意事项
- 第四节 机组并列及负荷试验
- 一、机组变负荷试验
- (一)试验条件
- (二)试验方法
- (三)数据分析
- (四)注意事项
- 二、机组甩负荷试验
- (一)试验条件
- (二)试验方法
- (三)数据分析
- (四)注意事项
- 第五节 机组检修后主要稳定性指标
-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