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量( 98 )
-
加入收藏( 0 )
电力系统分析
- 作者:房俊龙 黄丽华 纪建伟 孙国凯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 ISBN:978-7-5084-4237-2
- 页数:287
优惠价:
¥
20.40
定价:
¥
34.00
标签:电力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十五章,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网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简单电力网络的分析与计算、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概述和发电机的机电特性、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力工程类专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 版权页
- 前言
- 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组成
- 第二节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 一、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 二、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
- 1.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
- 2.电气设备额定电压间的配合关系
-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 第四节 电力系统的负荷
- 一、负荷组成
- 二、负荷曲线
- 1.日负荷曲线
- 2.年最大负荷曲线
- 第五节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
- 小结
- 第二章 电力网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 第一节 电力线路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 一、架空输电线路的参数
- 1.电阻
- 2.电抗
- 3.电导
- 4.电纳
- 二、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
- 1.电力线路的方程式
- 2.输电线的集中参数等值电路
- 第二节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和参数
- 一、变压器的等值电路
- 二、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1.电阻RT
- 2.电抗XT
- 3.电导GT
- 4.电纳BT
- 三、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1.电阻R1、R2、R3
- 2.电抗X1、X2、X3
- 四、自耦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五、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
- 第三节 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 一、多电压级网络中参数和变量的归算
- 二、标么制
- 三、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 小结
- 第三章 简单电力网络的分析与计算
- 第一节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 一、电力线路上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 二、变压器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 三、运算负荷功率和运算电源功率
- 第二节 开式电力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
- 一、给定同一点的电压与功率
- 二、给定不同点的电压与功率
- 第三节 闭式电力网的潮流分布计算
- 一、两端供电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
- 二、环式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
- 三、闭式网中的潮流分布计算
- 第四节 电力网络的简化
- 一、等值电源法
- 二、负荷移置法
- 三、消去节点法
- 小结
- 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 第一节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 一、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流方程
- 1.节点电压方程
- 2.回路电流方程
- 3.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流方程的比较
- 二、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
- 1.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 2.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 第二节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 一、功率方程
- 1.功率方程的展开式
- 2.功率方程的特点
- 二、变量的分类
- 1.变量的分类
- 2.功率方程给定变量的调整
- 3.变量的约束条件
- 三、节点的分类
- 第三节 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 一、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 二、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 第四节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 一、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
- 二、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 1.节点电压用直角坐标表示时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 2.节点电压用极坐标表示时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 第五节 P—Q分解法潮流计算
- 一、简化修正方程
- 二、P—Q分解法的基本方程
- 三、P—Q分解法的计算步骤
- 小结
-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 一、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 1.无功功率负荷
- 2.变压器的无功损耗
- 3.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
- 二、无功功率电源
- 1.发电机
- 2.同步调相机
- 3.静电电容器
- 4.静止补偿器
- 三、无功功率平衡
- 四、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水平的关系
- 第二节 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
- 一、允许电压偏移
- 二、中枢点的电压管理
- 三、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
- 第三节 发电机调压
- 第四节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 一、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
- 1.降压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
- 2.升压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
- 3.三绕组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
- 二、有载调压变压器
- 三、加压调压变压器
- 1.纵向调压变压器
- 2.横向调压变压器
- 3.混合型调压变压器
- 第五节 利用无功功率补偿调压
- 第六节 几种调压措施的比较
- 小结
-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
- 第一节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
-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 一、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 二、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 一、频率的一次调整
- 二、频率的二次调整
- 1.调频器的工作原理
- 2.频率的二次调整过程
- 三、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
- 四、主调频厂的选择
- 第四节 有功功率平衡和系统负荷在各类发电厂间的合理分配
- 一、有功功率平衡
- 二、各类发电厂负荷的合理分配
- 1.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特点
- 2.水力发电厂的特点
- 小结
- 第七章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 第一节 电力网中的能量损耗
- 一、电力网的能量损耗和损耗率
- 二、线路中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
- 1.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
- 2.等值功率法
- 三、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
- 1.减少无功功率在电力网的传送
- 2.在闭式网络中实行功率的经济分布
- 3.合理地确定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
- 4.组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 第二节 火电厂有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
- 一、耗量特性
- 二、等微增率准则
- 三、多个发电厂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 四、计及网损的有功负荷经济分配
- 第三节 水、火电厂间有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
- 第四节 无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
- 一、等微增率准则的应用
- 二、无功功率补偿的经济配置
- 小结
- 第八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 第一节 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
- 一、理想电机
- 二、正方向的规定
- 三、电势方程和磁链方程
- 四、电感系数
- 1.定子各相绕组的自感系数
- 2.定子各相绕组间的互感系数
- 3.转子各绕组的自感系数
- 4.转子各绕组间的互感系数
- 5.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
- 第二节 d、q、0坐标系统的同步机方程
- 一、坐标变换和d、q、0系统
- 二、d、q、0坐标系统的电势方程
- 三、d、q、0坐标系统的磁链方程和电感系数
- 第三节 同步电机的对称稳态运行
- 一、基本方程的实用化
- 二、同步发电机稳态运行方程、相量图和等值电路
- 小结
- 第九章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
- 第一节 短路的一般概念
- 一、短路的原因、类型及后果
- 二、短路计算的目的
- 第二节 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
- 一、无限大功率电源的概念
- 二、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电路突然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
- 三、短路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和短路容量
- 1.短路冲击电流
- 2.最大有效值电流
- 3.短路容量
- 第三节 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
- 一、磁链守恒定律的应用
- 二、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
- 1.正常稳态运行定、转子绕组的电磁关系
- 2.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
- 第四节 暂态参数和次暂态参数
- 一、暂态电势和暂态电抗
- 二、次暂态电势和次暂态电抗
- 第五节 短路全电流表达式
- 一、自由电流在暂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1.定子基频自由电流衰减的时间常数
- 2.定子绕组直流分量和二倍频分量衰减的时间常数Ta
- 二、短路全电流表达式
- 第六节 强行励磁对短路暂态过程的影响
- 小结
- 第十章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 第一节 短路计算的基本假设
- 第二节 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流的实用计算
- 第三节 短路电流运算曲线及其应用
- 一、运算曲线的制定
- 二、应用运算曲线计算短路电流的方法
- 1.计算步骤
- 2.计算的简化
- 第四节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
- 小结
- 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
- 第一节 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
- 一、不对称三相相量的分解
- 二、序阻抗的概念
- 三、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
- 第三节 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其参数
- 一、普通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其参数
- 二、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与外电路的连接
- 三、中性点有接地阻抗时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
- 四、自耦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其参数
- 第四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及其等值电路
- 一、“单导线-大地”回路的自阻抗和互阻抗
- 二、三相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
- 三、平行架设的双回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及等值电路
- 四、架空地线对输电线路零序阻抗及等值电路的影响
- 第五节 综合负荷的序阻抗
- 第六节 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订
- 一、正序网络
- 二、负序网络
- 三、零序网络
- 小结
- 第十二章 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 第一节 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
- 一、单相接地短路
- 二、两相短路
- 三、两相短路接地
- 四、正序等效定则
- 第二节 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计算
- 第三节 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 第四节 非全相断线的分析计算
- 一、单相断线
- 二、两相断开
- 小结
- 第十三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概述和发电机的机电特性
- 第一节 概述
- 一、发电机转子间的相对位置
- 二、静态稳定的初步概念
- 三、暂态稳定的初步概念
- 四、负荷稳定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
- 第三节 简单电力系统的功率特性
- 一、隐极式发电机的功率特性
- 二、凸极式发电机的功率特性
- 第四节 自动励磁调节器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 一、无调节励磁时发电机端电压的变化
- 二、自动励磁调节器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 三、用各种电势表示的功率特性
- 1.用q轴电势Eq、 6175240 、UGq表示的功率特性
- 2.用发电机某一电抗后的电势E’、UG表示功率特性
- 第五节 多机系统中发电机的功率
- 小结
- 第十四章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
- 第一节 小扰动法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
- 一、不计发电机组的阻尼作用
- 二、计及发电机组的阻尼作用
- 第二节 自动励磁调节器对静态稳定的影响
- 一、按电压偏差调节的比例式调节器
- 1.各元件的动态方程
- 2.发电机的电磁功率方程
- 3.消去代数方程及非状态变量,求状态方程
- 4.稳定判据及其分析
- 二、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实用计算
- 第四节 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 一、采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
- 二、减小元件的电抗
- 1.采用分裂导线
- 2.提高线路额定电压等级
- 3.采用串联电容补偿
- 三、改善系统的结构和采用中间补偿设备
- 1.改善系统结构
- 2.采用中间补偿设备
- 小结
- 第十五章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 第一节 暂态稳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假设
- 一、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的特点
- 二、基本假设
- 1.忽略发电机定子电流的非周期分量和与它相对应的转子电流的周期分量
- 2.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不计零序和负序电流对转子运动的影响
- 3.忽略暂态过程中发电机的附加损耗
- 4.不考虑频率变化对系统参数的影响
- 三、近似计算中的简化
- 1.对发电机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
- 2.不考虑原动机调速器的作用
- 第二节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分析计算
- 一、各种运行情况下的功率特性
- 二、大扰动后发电机转子的相对运动
- 三、等面积定则
- 四、极限切除角
- 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判断的比较法
- 第三节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一、分段计算法
- 二、改进欧拉法
- 第四节 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分析计算
- 一、大扰动后各发电机转子运动的特点
- 二、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的原理和特点
- 第五节 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 一、故障的快速切除和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应用
- 二、提高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
- 1.对发电机实行强行励磁
- 2.电气制动
- 3.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 三、减少原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 小结
- 附录 短路电流运算曲线
-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